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开拓——水电十一局广东信宜市场开发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5-05-12 信息来源:二分局   作者:马宁悦 黄克峰   字号:[ ]

从2021年至今,水电十一局在开拓广东信宜市场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故事。

简单概括便是:4年,18个项目,涉及水利、房建、市政、公路、水环境等领域,新签合同额连年攀升,累计合同总金额超过20亿元。成绩的背后,闪烁着广大建设者以铸造优质工程为抓手的诚信本色,凝聚着参建干部职工从零起步的智慧与汗水、实现多点开花的奋进与担当。

“甜,好喝”

信宜市农村集中供水项目是水电十一局在信宜的首项工程,也是一切故事的开始。

提起这个项目,项目总工程师王乾印象最深的就是:山太多,根本爬不完。作为一座向山要地、向山要路的城市,信宜境内山地超过七成,海拔高差从50米至1704米,地貌复杂,山区人口众多,打井取水、山泉引水、下雨储水是当地村民的生活日常,然而一旦遭遇干旱天气,水源干涸,用水便无以为继。为了让村民告别山泉水,信宜举全市之力,把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列为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首。

承载着殷殷期盼,2021年6月,工程正式开工。“我们是靠着良好口碑中标的,所以一定要再接再厉,干得漂亮,全方位展示企业品牌形象。”项目经理张峰在动员会上说道。

为了让400个村落、12.5万村民在春节前喝上“放心水”,项目全体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在自己岗位上散发光和热,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标杆工程。炎炎烈日下、狂风暴雨中,挖掘机挥舞长臂、大型设备轰鸣作响、工人们穿梭忙碌……

工程输水线路涉及9个镇和1个街道,经常要跨山过河,加上用户居住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很多地方汽车进不去,职工们往往要爬十几公里山路,几乎人人都走烂过几双鞋。

无论有多少挑战,项目部始终将优质履约放在第一位,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施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项目部结合地形地势,按照“一村一策”原则,确定合理的水厂位置、取水方式、管道路线,在施工任务和村民诉求中寻找平衡点,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饮水用水需求。同时,项目部严把验收规范和标准,对内加强管理,对外严格把控,管理人员驻扎一线,按照月、周、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抓好施工作业循环,加大人员和机械的投入,优化工艺流程,完成了54座水厂扩建、2000公里输水管网铺设、21.8万块智能水表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

“甜,好喝,从早到晚都有水用,放在以前都不敢想。”村民用手捧着清水激动地说道。

2021年12月,奋战160余天的“供水保卫战”圆满结束。水电十一局给当地政府留下了信得过、打得赢的良好印象,也为后续市场开拓埋下了种子。

“留下来、扎下根”

“走进去”只是第一步,“留下来、扎下根”才是根本。

2022年,水电十一局在信宜陆续中标了6个项目,工程建设步入高速发展时期。4月,水电十一局广东信宜分公司成立。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对于未来,张峰认为现在仅开了个头,要想扎根信宜,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锻造一流团队,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商务经理李朋眼里,来到信宜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这里不仅项目多、成长快,而且风气好,问责奖惩是对事不对人。”雷厉风行、实事求是是分公司的工作作风。内部定期组织召开问题整改会,所有管理人员必须点评发言,公开晒问题,现场“拍砖”,当即认领,并限定时间整改落实。“问题就是问题,成绩就是成绩,我们团队向来赏罚分明。”张峰介绍道。

“不能只顾着干单个工程,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树立成本意识,深挖增效潜力。”信宜分公司构建“区域部+工区”两级管理体系,缩短管理链条,精准施策,深入剖析合同中质量、进度、付款等核心条款,制定项目目标计划,确保高质量履约。同时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在管理、人员、资金配置和物资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降低成本,节约人力资源,统一资金管理,形成集采优势和灵活的调配使用管理优势,节约了大量成本。

“我们秉持让合适的人在合适岗位锻炼原则,努力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职工发现出来、任用起来。”项目党支部书记黄克峰介绍。分公司围绕“择名师、选徒弟、签合同、学业务、严考核”五个环节,认真落实导师带徒制度,定期组织应知应会学习,每半年评选一次优秀师徒,帮助新员工迅速成长。

2021年参加工作的宋金鸽,如今已经成长为工区技术主任:“去年,我参加了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还进到河南省赛。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拓展了眼界,也让我更有动力了!”

“党建强、项目优、履约好”

项目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信宜分公司以“党建强、项目优、履约好”的理念,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中心,筑牢一线战斗堡垒,激发红色能量。

“多亏了你们呀,现在河水清了,河里的鱼也多了。”文料村民乐开了花。信宜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是在已建一体化设施基础之上进行大幅优化的工程。文料村作为工程的一个子单元,由于村道路地形复杂,项目党支部自觉承担起强堡垒、当先锋、树形象的使命。作为青年党员,王耀武带着技术人员、村委代表,深入农户察看施工现场,对村民提出来的建议意见统筹考虑,并兼顾村民传统习俗,通过充分沟通和换位思考,最大限度提供满意方案,不足一个月就完成施工任务,获得村委及村民们的一致好评。2023年5月,信宜朱砂镇安莪社区文料村村委送来了“雨污分流惠民生,央企品质勇担当”锦旗。

2024年5月,信宜市人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项目进入建设的关键时期,彼时正值华南汛期“鼎盛”阶段,滂沱大雨下个不停。工程副经理丁贺嘉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驻扎一线。由于核医学以放射性核素作为靶向“核导弹”,精准杀灭癌细胞的独特机制,在施工中面临专业技术挑战。“能解决的困难那就不叫困难。”丁贺嘉积极协调资源,成立专项QC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测温体系,同步进行虚拟建造验证,将大体积混凝土凝固温差控制在18摄氏度以下,合格率提升至99.6%。牵头建立了“政、院、企”三方联控机制,将放射诊疗许可预审时间提前,与GE医疗建立联合工作组,实现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与预组装的同步进行,实现防辐射验收一次通过,较同级别肿瘤防治中心建设进度提升30%。9月14日,项目正式启用,填补了信宜地区肿瘤放疗及核医学诊疗空白,得到信宜市卫健委、信宜市人民医院一致好评。

“我们是从中国香港来的,刚才一路脚踩单车过来,环境特别优美。”2025年3月,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第一站(信宜站)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鸣枪开赛,信宜市城区玉都街道湖塘沟渠排洪排涝改造项目4个单元工程被划入赛事路线。为了按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党支部建立“1+3+N”责任矩阵,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岗,黄克峰带领青年党员、团员累计卸运了1.3万平草坪、完成了围栏装卸以及卫生清理工作。

青山叠翠,碧水环绕,焕然一新的河道景观为赛事顺利举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打造美丽信宜增添了浓浓的生态底色。

“继续在这里扎根成长”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十一局人的身影。

“作为央企,除了干好工程,还要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黄克峰强调道。受特大暴雨影响,2023年,信宜市钱排镇李花谷遭山体滑坡,重要道路被冲毁,且适逢村内应季农产品“三华李”采摘的重要时节。项目部立刻紧锣密鼓展开抢修,短时间便恢复了这条意义非凡的“经济路”,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称赞。在信宜市红十字会“99公益日”活动期间,项目积极响应慈善活动号召,被授予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信宜又叫信义之城,我们在这向来说得少、做得多。”干实事是张峰的做事原则,也自然成为分公司的工作习惯。

“救人的几位是水电十一局职工。”2024年4月,一则水电十一局勇救落水女子的事迹被发布到网络媒体上,引起众多网友的点赞。项目3名职工没有片刻迟疑,成功将落水女子拉回岸边,事后又默默退出人群,回到工作岗位上,直到公司职工在网络媒体上看到相关新闻,才被大家得知他们危急时刻施救不图名的善举,并被当地政府表扬:优秀企业文化,培育优秀企业员工。

信宜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信宜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主任黄涛如此评价:“每年的汛期,水电十一局都会主动去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防汛救灾的工作。同时在项目建设中,又贡献了央企专业技术力量,为信宜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群众中也有很好的口碑,希望你们继续在信宜这里扎根成长!”

时光荏苒,水电十一局人在信宜开疆拓土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将满载70年积蓄的深厚底蕴,按照“准、稳、保”工作总思路,躬身奋进、砥砺前行,深耕区域市场,拓展业务领域,承揽更多优质订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云山信宜,锦水长流!

信宜农村集中供水项目

钱排镇李花谷项目

玉都街道湖塘沟渠排洪排涝改造项目

党员先锋工程

助力山地自行车顺利开赛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