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工程

【国庆我在岗】“双节”假期,水电十一局建设者的别样打开方式

发布日期:2025-10-05 信息来源:基础分局   作者:张彦鹏 张列俊 顾浩然   字号:[ ]

金秋送爽,岁月如歌,华夏大地洋溢着喜庆祥和;丹桂飘香,红旗招展,工程建设传承着工匠精神。当城市的街巷陆续披上“中国红”,许多人开启假期行程时,水电十一局基础分局却有一群身影,正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度过国庆假期。他们以岗位为舞台,用坚守诠释责任,用汗水书写担当,在施工一线书写着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清晨7点,安全员的“节前特检”

晨光熹微,珠海项目安全总监牛海深的安全帽上已凝结了一层薄薄的露水。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清晨,他的巡查比往日更加细致。“越是节日,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安全之弦必须时刻紧绷!”他一边说着,一边仔细检查基坑支撑与锚杆结构,并在巡查本上详细记录。节前,他牵头组织了一次全覆盖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施工全程“零风险”。他的身影,是项目平稳运行最坚实的“安全盾牌”。

上午9点,测量员的“毫米献礼”

在错综复杂的管网沟槽中,湖北天门项目测量队队长周进宝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全站仪,对刚铺设的雨水管道做最终复核。他的工作焦点高度集中,他的目光锁定两个关键:一是管线坐标,确保每一根管道都严格按设计路线精准延伸、无缝对接;二是井深和管道内底标高,这决定了整个排水系统的流速与走向,毫厘之差都可能影响全局。“这个井是整片区域的枢纽,必须万无一失。”他指着刚刚砌好的检查井说。秋风拂过开阔的工地,他和徒弟们的额角却因全神贯注而渗出汗珠。他们用经纬线与数据,在地下编织着城市看不见的“生命线”。这份毫米级的掌控,是他们对工程质量最执着的追求,是献给祖国最扎实的匠心礼赞。

中午12点,厨师的“暖心味道”

新乡项目食堂里,锅碗瓢盆“奏响了节日的序曲。厨师肖师傅挥动着大勺,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今天就是中秋,中午给大家加菜,红烧肉管够!”他笑呵呵地说。项目领导特意叮嘱他多备些好菜,要让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工友即使远离家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浓浓的烟火气,不仅抚慰辛劳,更凝聚人心,成为建设者们继续前行的温暖力量。

下午3点,试验员的“标准答卷”

在广州大坳项目的标准养护室里,试验员宋康正仔细核对一组刚脱模的混凝土试块。几小时前,他刚从施工现场的浇筑点取样,在试模中仔细拌合、振捣成型、抹平,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规程。此刻,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混凝土宝宝”进行记录编号送入恒温恒湿的养护室,如同为它们安置一个安稳的家。“养护是否标准,直接决定了混凝土强度数据的真实性,这是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依据。”他一边记录着入库时间一边说。这些试块在经过28天的标准养护后,将被送往检测中心,其抗压强度数据将成为评判工程实体质量最权威的“标准答卷”。这份看似重复枯燥的守护,正是对工程质量最沉甸甸的承诺。

下午5点,结算员的“保驾护航”

当施工现场的机械轰鸣渐次归于平静,湖北天门项目经营合同部办公室内,却是键盘敲击与纸张翻阅声交织的另一番忙碌。李泽坤的办公桌上,各类结算资料、合同文件依旧堆叠如小山。“我们必须赶在节点前,完成这份结算的最终审核与上报!”他揉了揉略显疲惫的双眼,语气却异常坚定。身旁,科员全立鑫正在电脑前仔细核对着一长串分包结算数据,每一个数字都关乎成本控制的精准与合规。他们用耐心与细致,在条款与数字间为项目的合规履约与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夜幕降临,值班员的“风雨守护”

华灯初上,流溪河畔的广州大坳项目现场已进入“夜间值守模式”。为应对近期台风天气,项目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施工员韦林兴作为闸门启闭机操作员,坚守在控制台前,手边的对讲机不时传来巡查报告。“根据调度指令,现在将闸门提升10厘米,精确控制下泄流量。”他沉稳推动操纵杆,每一个动作都关乎区域防汛安全。在这个夜晚,他与项目同事共同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尽力确保防台防汛措施万无一失。

从晨光熹微到繁星满天,一位位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在工地上勾勒出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以匠心守护工程品质,以坚守诠释责任担当。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更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国庆、中秋佳节期间,他们用行动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在岗,是为了万家团圆;我们坚守,是为了山河锦绣。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