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在身边】公司劳动模范种巾涛:追求在拼搏中闪光 |
|
|
|
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 十八年来,他勤奋执着,勇于担当,学技术、钻业务、精管理,在基础处理工程一线一路奔跑、披荆斩棘,获得诸多成果。他就是公司劳动模范种巾涛,现为基础分局基础工程处桩基一工区经理。 有一种信念,是“全力奋进” 晴空万里,春意盎然,一群野鸭在常庄水库的湖面上悠然戏水。它们挥动着潇洒的翅羽,在深深浅浅的绿意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这便是今日的常庄水库。 郑州市常庄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应急供水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然而几年前,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曾让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经郑州市应急管理局认定,该工程为应急抢险救灾项目,其施工内容涵盖了坝顶加固、坝坡加固、防渗墙建设等。 项目开工之时正值盛夏,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仅仅是站在户外,种巾涛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了大半,但他无暇顾及这些。他深知,工期紧张、任务繁重,无论天气多么酷热,都容不得丝毫懈怠。 “小王,土方挖除区域已经标记完毕,抓紧时间施工!” “小李,今天的填筑任务繁重,再加把劲!” 此次修复工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种巾涛正有条不紊地指挥各作业面推进施工。钢筋加工区,电焊火花四溅,钢筋班组的工人们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切割、弯曲和焊接作业;混凝土浇筑区,工人们正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注入模板,振捣棒发出低沉的嗡嗡声,确保混凝土密实。与此同时,预制构件也按计划有序安装到位。 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当看到图纸上防渗墙的位置时,所有人都愣住了。防渗墙位于坝体中轴线上,上下游仅剩4.5米的步距,而新建防渗墙需要与老防渗墙进行搭接。虽然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坝顶现有位置完全无法满足机械设备站位,这一难题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整体进度。种巾涛带领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推敲和策划,不断尝试调整施工设备,优化施工方案。最终,他们决定突破传统,对现有液压式成槽机的施工机具进行改良——通过调整钻机机头作业方向,从而改变设备的运转方向。这一举措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机械设备站位不足的问题,还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工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郑州市又遭遇了疫情爆发,严格防控措施给施工材料的运输、人员调配以及现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种巾涛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按时完成工程的决心,他迅速组织团队制定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措施,并积极与多个部门协调沟通,为运输车辆及人员办理通行证,确保施工现场物资供应充足,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种巾涛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在城市项目实施过程中,践行扬尘治理“八个百分之百”标准至关重要。种巾涛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始终保持高度关注,从源头上有效降低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他积极与业主单位沟通,优化施工运输路线,并同步实施降尘抑尘、裸土覆盖和车辆清洗等一系列生态管控措施。此外,通过“错峰施工+区域隔离”的模式,将焊接、切割等高尘作业安排在早晚低风速时段,并配备焊烟净化设备,及时覆盖裸土,从而形成有效的作业隔离区。同时,项目采用了智慧抑尘系统,部署扬尘在线监测仪与智能喷淋联动装置,当PM2.5浓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启动雾炮车阵列,实现污染源50米半径范围内的精准降尘。每项工作都执行得细致入微,确保扬尘治理工作无死角、全覆盖,有力构建了“工序衔接紧密、机械调度高效、污染防控严格”的三重保障体系。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项目未发生任何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事件。 在种巾涛的指挥下,各施工班组紧密协作,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经过35天的奋战,常庄水库水毁修复工程顺利完成,成为同类除险加固项目中首批通过验收的项目。郑州市水利局及建管中心对全体参建人员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一种担当,是“不遗余力” 金中立交项目作为郑州市重点民生工程,位于金水路与中州大道两条重要迎宾大道交会处,采用“主路+辅路”形式,改造完成后将有效缓解中州大道交通拥堵问题,为市民的便捷出行提供有效保障。 2023年2月,一纸调令下达,种巾涛前往金中立交项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接到任务后,他迅速带领团队深入繁忙的施工现场,对桥址展开全面的地质勘探工作。他们对地层进行探查和详细分析,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与此同时,着手准备钢材、混凝土、道路护栏等所需材料,并根据设计方案精确计算其数量和规格。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种巾涛和团队发现,部分桩位可能会对正在运营的郑州地铁4号线与郑州地铁6号线的结构产生影响。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种巾涛立即邀请行业专家,组织召开专项施工方案的评审会议,展开多维度的沟通与协调。经过深入探讨和细致分析,最终决定更改施工设备,对临近郑州地铁4号线的灌注桩,采用深套筒防护技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对于郑州地铁6号线上方的施工,则选择扩大基础并采用旋喷桩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如此一来,不仅不会影响结构安全,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为确保金中立交项目的工程效益,种巾涛带领团队从材料采购、人工费用到设备租赁等各个环节入手,力求做到精打细算,避免浪费。 施工过程中,他对细节和数据记录尤为重视。在永久钢护筒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他每天详细记录钻孔和浇筑的每一个步骤,精确统计各项耗材的使用量,并及时与业主及监理单位进行签证确认,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台账资料。由于变更过程缺乏相应的定额支持,相关专家难以全面理解施工流程的细节。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施工工艺,项目部根据施工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精心制作施工工艺动画,深入剖析每道施工流程的细节,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外部单位介绍施工流程和技术难点,并邀请了郑州市城乡建设局、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等单位到现场参观。施工结束后,种巾涛立即着手启动永久钢护筒钻孔灌注桩补充定额的申报工作。通过提供详实的影像资料,并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最终成功获得补充定额的批复工作。 在金中立交项目施工期间,种巾涛带领团队成功克服了交通持续通行、周边居民密集、施工场地狭小以及地下管线复杂等多重挑战,提前圆满完成桩基施工任务,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成果改善了中州大道的交通状况,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这种勤勉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使种巾涛扎实掌握各项技能,具备出色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让他成为最为可靠的核心力量。他的辛勤付出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及分局的高度认可,多次荣获“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些嘉奖和荣誉也持续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种巾涛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