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上的“春天” | |
| |
设计师的一次回望,中国人的一生难忘。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的深圳,就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是一个海边的小镇,质朴、平淡,满是岁月的沧桑。 沿着海岸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破旧的房屋,它们大多是用泥土和石块混合砌成,屋顶的瓦片在风雨的侵蚀下,残缺不全。每到下雨天,屋内总是滴滴答答地漏雨,大人们只能拿着盆盆罐罐四处接水,脸上满是无奈。那些泥泞的小路,犹如大地干裂的嘴唇,坑洼不平。在雨天里,一脚下去,泥巴就会紧紧地裹住鞋子,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力气,仿佛脚下有一股吸力,想要把人留在原地。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平淡且艰辛。大海是我们生活的依靠,可它又是如此的残酷。出海打渔的男人们,总是在天还未亮透的时候就出发,他们带着简陋的渔具,乘坐着摇摇晃晃的小渔船,驶向茫茫大海。在那片广袤无垠的蓝色世界里,他们要与风浪搏斗一整天。运气好的时候,能满载而归,但更多的时候,收获寥寥无几。每一条打上来的鱼,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和希望。而留在陆地上耕种的人们,也没有轻松多少。土地并不肥沃,农具也很简陋,大家只能依靠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在土地里刨食。孩子们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几个石子、一根树枝,就能玩上一整天。他们的衣服上总是打着补丁,却依然掩盖不住那份童真。大人们的脸上刻满了生活的痕迹,那是岁月和压力留下的印记,他们每天都在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坚韧。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听说邓小平提出要在深圳搞经济特区。这个消息,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泛起了层层涟漪。一开始,我们都很懵懂,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看到一群群外地人扛着大包小包来到深圳,他们的眼神里有光,那是一种我们不太理解的期待,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芒。他们说着不同的口音,带着各自的梦想,汇聚到了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 建设开始了,深圳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尘土飞扬中,那些戴着安全帽的建设者们忙碌得像勤劳的蚂蚁。他们在烈日下搬砖头、扛水泥,肩膀上被压出了深深的红印;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活儿。累了的时候,他们就坐在路边,拿出大瓷缸,大口大口地喝着水,那水顺着脖子流下来,在满是灰尘的皮肤上冲出一道道痕迹。他们住的工棚很简陋,只是用木板和油毡简单搭建而成。夏天的时候,里面热得像蒸笼,热气腾腾,让人喘不过气来;冬天的时候,寒风从四面八方灌进来,冰冷刺骨,他们只能裹着单薄的被子瑟瑟发抖。可即便如此,他们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的心中似乎都燃烧着一团火,为了建设这片土地而努力。 我有个亲戚也参与了建设,他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他兴奋地和我们说着建设中的点点滴滴,他说这是个机会,国家要让深圳大变样。他说那些工程师们拿着图纸,在土地上测量、规划,就像在绘制一幅伟大的画卷。慢慢地,一些工厂开始有了雏形。我看着那些厂房一点点建起来,巨大的钢梁被吊起,一块块砖石被砌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这片土地下开始涌动,一种新生的力量在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真的开始变了。路不再是原来的土路,宽阔的水泥路铺了起来,那水泥路平坦而坚实,汽车在上面跑,不再颠簸。路边有了路灯,那路灯像是一个个守护城市的卫士,晚上亮起来的时候,照亮了那些崭新的建筑。这些建筑和我们以前的房子完全不一样,它们高大、气派,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搬来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反射出城市的繁华。 我进了一家新办的工厂,那里面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如此新鲜。机器发出的嗡嗡声,仿佛是新时代的交响曲,复杂的结构和闪亮的金属外壳,让我有些眼花缭乱。一开始我很害怕,怕自己学不会操作,怕自己会搞砸。但厂里有师傅耐心地教我们,他们一步一步地示范,从如何启动机器,到如何调整参数,再到如何处理故障。大家都很努力,我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手中的活计,不敢有丝毫懈怠。从早到晚,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每个月拿到的工资比以前多了不少。当我第一次拿到那厚厚的一沓钱时,我的手都有些颤抖,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收入。我知道,我们的生活正在改变,这种改变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触摸到的。 深圳的变化越来越大,市场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前我们很难见到的东西,现在都能买到了。五颜六色的布料、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摆满了货架。外地人越来越多,不同的口音在街头巷尾交织。这里不再只有我们广东的味道,而是有了全国各地的气息。川菜馆、湘菜馆与本地的粤菜摊相邻而设,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街头的小摊贩们叫卖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特色小吃,孩子们围在周围,眼睛里满是好奇和渴望。 有些老辈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搞这些新花样,为什么要让那么多外地人来。他们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对这些变化感到惶恐。原本的宁静被打破,那些传统的东西似乎在逐渐消失。但深圳还是坚定地向前走,就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政府积极地引导,鼓励大家接受新事物,年轻人们也积极地响应,他们渴望学习新的知识,追求新的生活。 学校里有了新的桌椅,那些桌椅不再是摇摇晃晃的旧木头,而是坚固美观的。教室里有了明亮的电灯,孩子们能在晚上也能安心学习。书本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不再是单调的几本教材。老师们也接受了新的培训,他们用更科学、更有趣的方式教导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知识。医院也不一样了,有了更好的设备,那些先进的仪器让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病房变得更加整洁、舒适,病人在这里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这些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换来的。 后来,深圳有了更多的高楼大厦,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站在高楼脚下,抬头仰望,只能看到楼顶消失在云端。繁华的商业街人头攒动,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高端的时尚服饰到新奇的电子产品,应有尽有。夜晚的霓虹灯闪烁,映照在人们的脸上,那五彩斑斓的颜色,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那些年轻人穿着时尚的衣服,充满了朝气,他们在街头穿梭,讨论着最新的潮流和科技。科技企业也来了,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那些高科技的园区里,年轻的创业者们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忙碌着,他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创意和努力,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今日,当我再站在莲花山上,看着邓小平同志的铜像,我们普通人绕树三匝,终也有枝可依。40年的变化,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我们每天走过的路、进过的厂、用过的物。它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我们生命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我们在这变迁中成长,也在这变迁中感恩,感恩那个伟大的人,那个伟大的决策,让我们拥有了焕然一新的人生。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