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一线故事】你坚守的样子,很燃!——写在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电站项目全线贯通之际

发布日期:2025-01-03 信息来源:二分局   作者:马宁悦 韦欣源   字号:[ ]

在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电站项目,在-15℃的环境下,项目全体职工勇挑大梁、无惧挑战、奋勇向前,顺利实现项目全线贯通的目标,把青春和热血融进水电事业的蓝图里,谱写了水电十一局青年奋斗的精彩篇章。

质量,决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清晨,天际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晨曦如轻纱般悄然洒落在施工现场四周的山峦与工地之上,预示着新一天的忙碌与奋斗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开启。

“工程质量是重中之重,打不得一点马虎眼。”作为质量科的一份子,25岁的孔伟超早早地来到施工现场,开始了一天的质量巡检工作。他手持探针式测温器,仔细地检查着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部位的质量情况。寒风中,他的脸颊被冻得通红却浑然不觉。

“冰风彻骨肌寒颤,未肯停辛意自坚。赤胆融冰寒怎惧,工程进度刻心间。”虽然孔伟超年龄不算大,但他已经是成熟老练的“质量人”了,在看管现场、协调监理等方面显得游刃有余,起身、蹲下是他每日重复最多的动作。

在检查一处混凝土浇筑部位时,他发现表面有一些细微的裂缝,虽然不明显但却立刻警觉起来,仔细观察着裂缝的走向和深度。

“小孔,看你鼻涕都冻出来了,要不你先回去暖和会儿吧,整改完喊你。”

“混凝土浇筑可不是小事,我必须在这盯着。”

“不负使命,不负热爱,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身上的寒冷远不及内心信念的炽热,孔伟超用坚守和担当为项目打造精品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标准,是在细节中扣出来的

“背着挎包、戴着安全帽、身穿反光马甲,在施工现场一干就是一天。”赵帅鑫是项目工程管理部的一名科员,刚刚入职两年的他已经成为施工生产上的一把好手,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现场。

在模板安装班组和钢筋绑扎班组即将开始交叉作业时,赵帅鑫对现场工人喊到:“大家先停一下!张师傅,你们钢筋绑扎这边稍微往后退一点,给他们模板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先把这一片的模板初步固定好,然后你们再继续绑扎钢筋,这样既能保证你们的工作效率,又能避免相互干扰,都没有意见吧?”工人按照他的要求开始操作,实现施工高效、有序地开展。

夕阳西下,项目部的屋顶上被染上一层淡金色,赵帅鑫认真研究现场每一个工作面的施工进度,从每日计划到每周计划,从施工协调管理难题到解决办法,不放过任何细节,确保进度稳步推进。

深夜,在闪闪的星光下,赵帅鑫跟家人通着视频。

“哎呀!看你都瘦了!累不累?”

“没啥累的,这是我的工作和责任。”赵帅鑫笑着说。

安全,一定要时刻铭记于心

“不安全不生产,手里的活先停下来,把安全帽带系好!”作为安全环保科副主任,刘冠甫深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他坚持用“放大镜”看问题,用“显微镜”查隐患,用“望远镜”抓防范,全力把好每一道安全关,奋力谱写一线安全主旋律。

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刘冠甫的足迹始终穿梭于各个施工面之间。从高耸的塔吊到深邃的基坑,从配电箱到工人宿舍,他都逐一仔细检查,不敢有丝毫懈怠,确保工人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作业。

“冬季更容易发高处坠落事故,所以在冬季必须要落实防滑措施……”正值寒冬凛冽,刘冠甫对施工班组进行冬季安全施工交底,从各类用电设备线路布设、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到采取的防滑措施、拆除脚手架警戒措施等。

白天,他在现场检查重点部位、紧盯关键环节,及时纠正现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傍晚,他还坚持对现场作业面进行巡检,确保不留安全隐患。微信运动中,他的步数也经常在项目团队前列。

“靠近他就会被他身上的干劲感染,也会多一份对工作和生活向上的热情!”刘冠甫周边同事也被他的朝气蓬勃鼓舞。

技术,必须到现场实践

初出茅庐,彷徨无助,是每一个职场“新人”都会遇到的事,有人就此沉沦,得过且过;有人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朱彦旭是技术科的新来的“00后”,最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师傅,我想去水泥搅拌桩看看,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真知。”面对复杂的水电站主体结构图纸,如何理清关键部位的技术要求与施工顺序,在经过反复研究和请教后,朱彦旭决定主动到一线学习。自晨曦初露至夜色渐浓,他右手拿笔,左手拿本,时不时低头记录,偶尔推一推滑落的眼镜,上面记满了各种数据和图表。

“水泥参入量严格按要求控制20%。”

“泥浆比重控制在1.83g/cm³。”

“紧盯现场桩斜率≤1%。”

......

这些细碎的文字是他跨越难关、突破自我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朱彦旭职业生涯学到的第一课,也是他宝贵的收获。

青春有梦,不负韶华。这群勤奋、努力、用心的十一局青年坚守岗位,埋头钻研,以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之姿,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的华丽篇章。

项目青年合影

项目航拍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