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山河为卷,岁月为证,电建为诗——致奋战三十五载的自己 |
|
|
|
|
亲爱的自己: 见字如面! 今夜绿城的月,清辉如练,恰与三十五年前故县水库那轮明月遥相呼应。此刻在灯下提笔,恍若与三十五年间奔走于江河湖海的自己对话,亦如与十年来跨越山海、无畏前行的自己重逢。 犹记癸未年(2003)除夕,山东新沭河泄洪闸工地风雪交加,你率百余人昼夜鏖战,忽闻一声“妈妈”破空而来,女儿随家属团圆团跋涉千里而至。那一刻,寒冰透出暖意,闸桥映衬温情,测量仪上的星光,仿佛化作万家灯火的璀璨。正如工友所言:“电建儿郎所在处,便是团圆家国地。”那句话至今温暖着你、激励着你。 更难忘丙戌年(2006),女儿高考在即,你毅然奔赴蒙古泰西尔电站。在零下四十度的荒原戈壁,激情奔放,你首推海外劳务本土化共管模式,所撰《走进扎布汗》《独享冬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海外、奔赴海外,当阿尔泰省长授予“民众就业贡献奖”时,你依然以“敬义立而德不孤”自勉。那一刻,你更懂得所谓“爱岗”,不仅是付出,更是根植于万水千山的情怀。 壬辰年(2012),你深入非洲赞坦调研,首开海外家属联谊会、“十大好妻子”评选等系列暖心活动,并参与策划与深圳台合作《远方的爸爸》尼泊尔录制。获公司年度宣传特别奖的《他乡当故乡》《在路上》让更多人了解十一局的海外故事,也使海外党建工作更具象化。而连载于《国际工程与劳务》的《灵魂深处“闹”革命》一文,直面初入北美哥斯达黎加项目在HSE管理上所经历的自我革新,不仅引发国内外项目管理的反思,更是一场管理的自我剖析,一次思想的深度审视。那一年,你以“创新”为帆,将“敬业”深深融进海外发展的血脉之中。 回望岁月,为何选择远行?又为何执着坚守? 35载风雨兼程。从西北边陲的阿勒泰到华北腹地的万家寨,你串联起山河之间的纽带;从青藏高原的拉西瓦到黄河之畔的贾鲁河,你谱写着水利建设的续章。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重建水生生态的奋斗中,每一步都那么踏实而坚定。 10年海外征途。蒙古风沙雕琢了你的皱纹,赞比亚烈日染白了你的双鬓。虽然错过女儿成长的诸多时刻,却见证了沙漠戈壁点燃的光明;虽然缺席亲人的团圆欢聚,却亲身参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阔实践。这一路追寻,你始终无怨,亦无悔。 最欣慰的是女儿那句“妈妈是我的榜样!”,它胜过所有的奖项和掌声,是时光赋予的答案,也是岁月对奉献的馈赠。那一刻,顿觉所有坚守皆得其所。更相信,电建人的别离终将化作九洲同辉的盛景。 …… 山河为卷,岁月为证。电建人的家书,从不落墨于纸笺。而是熔铸在大坝的钢筋里,镌刻在桥梁的墩柱间,更是融进水电建设的岁月,化做每一次远征的出发与山河的坚守。 值此建局70周年之际,仍有无数十一局人奋战在山野之间、异国他乡,谨以“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工不厌技,故能成其功”与同仁共勉,愿山河万里皆作电建诗笺,岁月长河永铭光明使者。 此致 敬礼! 乙巳年中秋于郑州 段京萍(左)在蒙古扎布汗 |
|
|
|
| 【打印】 【关闭】 |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