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南干一级泵站和联接段工程

发布日期:2025-08-18 作者:王锋明   字号:[ ]

山西省引黄工程是我局走出低谷的一个转折点,是继小浪底工程之后我局走向市场,走向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里程碑。参加过南干一级泵站和联阶段工程施工的职工们,虽然随着我局经营规模的扩大,走向国外和国内不同的水电施工项目,但他们的言谈中仍不时流露出对参战引黄工程的怀念,对创造经典工程的自豪。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南干一级泵站仍然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每提起山西引黄工程,我心中就感到那样亲切,那样熟悉。

南干一级泵站工程

山西引黄南干一级泵站工程是1998年7月11日开工建设的。第二年3月我到项目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项目经理是周宏伟同志。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泵站的高边坡开挖很有气势,爆破后的岩石面非常漂亮,残孔率和倾斜率都很低,看得出是费了一番功夫的。泵站地处山西省偏关县老营镇下土寨,每年的沙尘暴和施工期一起到来。每天风沙从上午8、9点一直刮到下午6点,与我们的上班时间一样准时。严重时刮得黑天雾地,对面不辨你我。

1999年3月,我们开始进行基坑保护层开挖,4月26号浇注第一盘砼。由于基坑基岩涌水量大,不得不开挖了比基础岩面低很多的积水坑。除了使用一定数量的水泵外,工人师傅还制作了大量的叫做“水鸭子”的东西来对付小的水坑积水,效果很好。基础砼和主、副厂房、控制楼边墙等大方量砼浇筑不仅外观密实,而且达到了无裂缝目标。为保证砼质量,我们在一些仓号尝试使用了比较先进的多卡模板和大模板施工;盛夏时为骨料盖遮阳棚,冬季烧热水,结合其他技术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主厂房排架柱浇筑施工,一排十五根,二十九米多高,几十根整齐排列非常壮观,浇筑时自然也下了一番功夫。主厂房屋顶采用球结点网架和彩钢保温屋面板,加上后期装修,整体效果很棒。钢管衬砌后直径3.6米、长500米的压力出水平洞,145米深,砼衬砌后3.6米的压力竖井等都凝聚着职工们的智慧和汗水。

偏关河渡槽采用的是内腔4×4米、壁厚30厘米的钢筋砼箱涵,上部为进场公路,总长700余米,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偏关河之上,是当地的一道风景。渡槽的设计施工难度很大,冻融性试验、止水、外观平整度、垂直度、纵向坡度等要求极其严格。尤其是在河道施工中,排架柱加箱涵一、二十米高,模板要保证不跑模,不变形,不漏浆,外观好,必须采取一些好的办法。在拼模时,我们集思广益,往模板缝间夹海棉条、重点控制壁厚,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此渡槽后来被誉为“样板工程”,业主多次组织施工单位学习参观。

南干一级泵站工程施工采用两班制,三个中队你争我抢,基本上是月月超计划。机关工作人员也经常晚上到工地加班几个小时,抢拆模板,装卸车辆,浇筑小区公路路桩等,大家无怨无悔。

联接段PCCP输水工程建筑安装Ⅱ标

联接段PCCP输水工程建筑安装Ⅱ标是继南干一级泵站之后承建的又一引黄工程项目,也是我局第一次施工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安装工程。工程于2001年7月2日开工,主要包括26.7公里PCCP管道运输、安装;2#减压阀室;5座检修阀室、5个流量计井、48个排气阀井、30个排水阀井及穿河段塑料格栅石笼等工程项目。工程合同金额8625万元,于2002年10月试通水成功,被评定为优良工程。2003年初引黄全线运行,正式向省会太原供水。

联接段工程开工时,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战线长,26.7公里的管线途径古交市和娄烦县;二是时间紧,原国际标是四年工期(含制管),改为国内标后工期只有16个月;三是干扰大,管线要经过20个村,28个企业,还要穿古交直径一米供水管11次,古交煤气管9次,太钢精粉管9处,穿越汾河8次,横穿铁路桥和公路6处。

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征地和拆迁。在古交的镇城底和梭峪村,因村霸指使人围砸我们的施工设备而与我们职工发生摩擦动了手,因此有了“名声”。真应了“不打不成交”那句俗语,从那之后反而使我们的工程进度加快了。

2001年9月29日,山西省在镇城底举行管道安装开工仪式。山西省常务副省长范堆相将两面鲜红的青年突击队队旗授予我们两个工区的青年突击队。从此这两面队旗陪伴他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奋战着、拼搏着。2001年底,两支青年突击队荣获山西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称号,2002年获得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

为解决穿越古交供水管的难题,我带领金贵斌等同志组成穿越古交供水管施工组,为PCCP管施工打前站。经计算,每节5米长水泥管带水重约7~8吨,我们利用引黄废弃的20米长砼公路梁和一定间隔钢丝绳加10吨手拉葫芦固定供水管,用水准仪在每节供水管上设两个控制点,力保不中断供水。第一处选在3#穿河段,由于离地表浅,角度基本正交,穿越很成功。接下来4#穿河、焦化厂、梭峪、加油站也有惊无险,基本顺利。但5#穿河由于相交角度小,埋设深,地质条件不好,穿越时又遇到大雨,再加上钢梁短等原因,被迫进行了二次回填。经双侧接长钢梁至42米,两侧沟壁打钢管桩防护才最终得以通过。当时那几天虽说不上惊心动魄,但用提心吊胆形容则一点不假。梭峪猪场处暴露管道最长,达40余米,也准备最好。我们用了钢管桩基础和三根砼梁,两根栈桥梁,最后在局技术处张卫东等几位工程师大力支援下顺利通过。

穿越汾河安排在枯水期水流量最小的冬季。从长度100多米到4、500米不等的8处穿河段从2001年10开始,要在第二年3月5日春灌前结束,土石方开挖量大,施工难度也大。几处穿河同时进行施工,每处穿河分两期开挖。还记得5#、6#一期开挖中巨大的涌水使开挖、安装无法进行。我们采用了分段开挖加降水泵坑的方法,每一泵坑用3、4台直径100~150毫米的水泵日夜不停排水,保证安装和回填。也正是在这次施工中,我们知道了每节5米、重达30吨的管道也能出现 “飘浮管”现象。

2002年11月18日,是山西引黄工程全线试通水的喜庆日子,我们分头参加了在宁武县头马营和太原呼延举行的通水庆典。那天下着小雨,当清清的黄河水哗哗地流出来,欢快地流向下游和呼延水厂时,当震耳的鞭炮声和着礼花此起彼伏的时候,建设者们脸上的泪水伴着雨水将几年来辛勤而繁重的劳动、痛苦而艰辛的回忆冲刷得不留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喜悦,亮份喜悦将永远刻在他们记忆的深处。

2005年7月

王锋明  男,河南濮阳人,1954年2月出生,1972年3月参加工作,大学专科学历,工程师,曾任水电十一局七分局党总支副书记兼工会主席。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