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濮阳渠村分洪闸施工记略 |
|
|
|
黄河渠村分洪闸位于河南省濮阳县渠村西约两公里,黄河北岸青庄险地段,紧靠黄河背河部位,距黄河主流500米。主体工程自1976年11月初开工,1978年5月底完成。历时一年半。施工高峰期间总人数达到一万六七,原来是河南省水利局施工,后来交给了我局。 工程共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筹建及基础灌注桩施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开挖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混凝土浇筑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安装阶段。 1976年9月上旬,当时我是局党委常委,主管生产工作。局党委书记纪涵星同志找我谈话,让我领支50人的先遣队去濮阳渠村分洪闸做施工准备,进行筹建工作。这就是我们局组织的第一批进入工地的职工队伍。 我们是8号到的工地。由于地处黄河岸边,施工现场全部是松软地基,施工非常困难。当时我们到工地后确定了三大任务:一是平整场地。堆料场、钢加厂、预制厂、拌和厂等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修建职工营地。三门峡要转移过去1500人,再加上民工,人员初期不下于5000人,这些人的吃住都要我们在两个月内解决,任务相当紧张。三是搞施工试验。大闸基础由1850根灌注桩组成,怎么打,要做试验;预制件要做试验,预应力混凝土预制闸门要搞试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大队人马到来之前完成。 当地夏天潮湿,蚊虫特别多,喝的水都是咸水。最开始我们打头阵,没有时间专门烧水,大家都喝蒸馍锅底的水。基础灌注桩是建闸施工的控制性项目,在准备工作的同时,我们就组织力量进行突击灌注桩施工,采用水冲钻造孔,导管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我们基建大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施工初期,用柴油机发电,晚上经常没有电,就用马灯照明;天气寒冷,用做饭的大锅烧水,送到工地给大家喝。到1977年2月底胜利完成了1855根灌注桩的施工任务。 从9月进点,到10月底,三大任务我们都完成了,保证了后来队伍的基本生活条件,为后续施工打下了好的基础。到11月中旬已有2500名职工队伍进驻。同时安阳、新乡等当地政府也组织了上万民工和几百部汽车、拖拉机等,开始砂石料的开采和运输。 由于工程地处黄河边的沙滩上,地下水位较高,地基非常松软。汽车根本开不进去,无法使用机械,当时,组织了上万名民工开挖,用独轮车运土,进行人工开挖。加工水下混凝土导管,没有卷板机,机修厂职工就用铁锤日夜敲打,按时完成了20多套导管,保证了施工急需。 1977年3月,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开始时4个班才能浇一块,后来两个班浇一块,到当月18号就创造了11个小时浇筑一块的高记录。底板钢筋绑扎也由原来四个班一块缩短为一个班一块。当时用了4个月完成了了近10万方混凝土浇筑,为主体工程完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安装工程阶段,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因为道路松软,怎么把大吨位的预制件运到现场成为难题。当时安装队人员较少,不能保证施工的进行。局党委决定把机关以及各级干部抽出来,集中力量突击垫路。垫了一段后,发现要过重车还是不太可行。后来有人提出来,可以给路上架设钢轨,利用卷扬机来拖动预制件到公路干线上,采用这一办法才解决了运输难题。 在渠村分洪闸建设过程中,地方队伍与我们协同作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河渠村分洪闸工程多次受到了河南省和水电部表扬。 陈德淮 1930年4月生,山东荣城人,1948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我局副局长。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