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强者风范 做精品工程——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施工小记

发布日期:2025-09-03 作者:许安强 郭红印   字号:[ ]

位于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不久前通过了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初步竣工验收。验收表明:淮安枢纽工程运行安全正常,符合有关规定;单元工程优良品率为94.1%,主要建筑单位工程为优良等级;工程气势宏伟,外观漂亮;防裂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楚生、我国著名碾压混凝土专家王圣培等对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承建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挑战软基施工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包括钢筋混凝土立交地涵、金属结构和电气安装,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6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4万立方米,金属结构100吨。其中钢筋混凝土立交地涵工程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地涵工程。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软基施工。淮安水多,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三锹见水。在这样的地质上施工,对于中国水电十一局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面对新的课题,中国水电十一局在进行深井降水试验的同时,从水利部请来一些知名的专家进行相关技术咨询,虚心向专家学习。以项目部总工钟彦祥为组长的攻关小组,不分昼夜连续进行抽水试验,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水文地质参数。他们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大胆地改进,变“回”字形布井方案为“口”字形方案,将原设计水井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在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下,中国水电十一局在淮安枢纽工程基坑中成功降水最深达17.3米,降水面积多达8.4万平方米,这在国内的深基坑施工中十分罕见。整个地涵构筑物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始终保持在海拔-11米以下。攻关小组改进的方案科学合理,效果明显,取得了深井降水的首战告捷。

立交地涵工程软土地基开挖总量达400万立方米,工程开挖多在泥泞的稻田里,大型开挖机械没有用武之地。攻关小组根据气象、地质、道路及地下水位条件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案,如水下采泥船施工、水上铲运机开挖施工、干地反铲接力开挖、雨天泥地水力疏浚开挖相结合等等。由于措施得力,施工组织严密,他们一次次刷新了自己的软基开挖记录,土方月开挖强度最高达57万立方米。

经典之作:10万立方米混凝土无裂缝

淮安立交地涵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确保地涵混凝土质量是最大的难题。中国水电十一局经过多次比较论证,他们从混凝土泵、吊车、洛泰克胎带机三个浇筑施工方案中优化选定了洛泰克胎带机浇筑方案。洛泰克胎带机移动方便、作业半径大、运输温升小、浇筑速度快、布料均衡、落差度小,对确保混凝土质量有益,但是费用昂贵,在国内只有小浪底和三峡工程中应用过这种设备。中国水电十一局领导认为,先进技术必将带来巨大的质量效益,宁愿多花钱,也要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结果表明,引进洛泰克胎带机这项决策完全正确。地涵混凝土不仅在质量上得到了根本保证,而且提高了工程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淮安枢纽工程建设中,中国水电十一局还取得了10万立方米薄壁混凝土浇筑无裂缝的佳绩,创造了国内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奇迹。淮安立交地涵混凝土浇筑于2002年4月14日收盘。地涵涵身在上部运河航道通航、下部未充水的特殊运行状态下运行半年之久,经运河通航、地涵通水两次阶段验收均未发现裂缝和渗漏。2002年4月19日,水利部专家一行4人来到淮安立交地涵工地。一位资深的小组成员找来一支大号手电灯和一把榔头,在涵洞里彻底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最后承认地涵工程的确没有一条裂缝。2003年3月,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召开淮安立交地涵工程混凝土防裂技术成果鉴定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楚生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经过缜密论证,认为淮安枢纽混凝土防裂技术在大型施工混凝土薄壁结构工程中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诚信之师  英勇之师

工程开工伊始,运河导航明渠迟迟不能通航,眼看着主工期一拖再拖,项目部的职工心急如焚。但他们决不放弃“不拖一天工期”的承诺,向业主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履行合同要求,创造条件也要把拖后的工期夺回来!迎着各种不利的自然条件和高难度的技术要求,中国水电十一局展开了大拼抢战役。

2002年5月31日前的一段时间是淮安枢纽工程向通水节点目标冲刺的关键时刻,老天却下起了连绵不断的梅雨。运河底板混凝土浇筑、两岸护坡施工如果滞后,通航验收就可能泡汤。在这紧要关头,项目部向全体职工发出了“英勇地向5·31冲刺”的听起来有点悲壮的号召。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有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正常连续进行,有的职工来不及找工具,就用双手去清理混凝土,抠的两只手鲜血直冒。综合加工厂的40名职工连续8个月没有一个人请假回家。有人问他们:“你们难道不想回家吗”?厂长的回答很干脆:“不是!但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就是十一局的逃兵,大家谁也不想当逃兵。”就是这样,靠全体职工的无私奉献,共同努力,“5·31”验收最终顺利通过。

在淮安枢纽工程建设中,各级领导对中国水电十一局给予了热忱的关怀与指导。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对工程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副省长黄莉新等领导评价说,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把新世纪里的一个水利精品工程献给了江苏人民!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