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重点报道

【一线故事】别晓松:像青松一样扎根生长

发布日期:2023-09-13   信息来源:一分局   作者:方艺茹  字号:[ ]

“你觉得什么词语能够形容他?”

“他呀!黑黑瘦瘦的,你别看他瘦呀,他是个‘完美主义’者,特别喜欢钻研!”

“他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每天戴个眼镜,是一个不爱说只爱做的人,行动派的人!”

“他可是我们技术的精锐呀,典型的技术型人才啊!”

这些都是对大家对他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绘一绘”他。 

从2018年到2023年,从测量员到副总工,他用了5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他的理想,完成他的梦想。平和而坚定,从容而理智,不骄不躁,砥砺前行。认定目标就坚定步伐,找对方法就贯彻落实。他用脚踏实地来证明自己,他用行稳致远来实现自己,他用进而有为来成就自己。这就是他,像拂晓时分的青松,坚韧地等待着黎明的破晓。他就是信阳项目副总工程师——别晓松。 

毫厘之间求极致

2018年,别晓松来到浙江岱山跨海大桥项目,面对中国电建首例跨海特大钢管混凝土拱桥,心中的梦想伴随着海面上吹来的风茁壮成长。测量员是他进入工作的起点,也是他燃起希望的第一把火。然而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他,如何将优秀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先进的实操经验,成为别晓松的第一道难题。

都说测量员需要一双洞察细节的眼睛才能描绘出一幅幅的“山水画卷”。然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别晓松来说,陌生的图纸,艰苦的环境,以及各类各样的设备,还是令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从下手的迷茫。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这句话在他心里深深扎根,朝着未触及过的领域,展开了对桥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

在工作了一天之后,技术部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忙碌了一天的别晓松还在反复核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吱呀”一声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原来是同事忘记拿充电器了。

“别工,干啥呢?都快12点了还不走啊。”

他微笑回应:“加班呀,明天工地上要用数据。”

“嚯,你这也太卷了吧!”

他道:“这设计图纸可容不得半点的错误,我再核对一遍数据,保证万无一失嘛!你先回去吧,等我弄完这个就回。”

这样的事几乎天天上演,他每天都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翻看着施工图纸,核对图纸上的尺寸数据,对图纸上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记录并与设计核对。因为他知道施工图纸是作为施工放线测量的依据,是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他每天都要反复地测量,确保测量的精确度。在测量时,他总是说不要相信一次测量结果,多次复核才能保证真正的准确。我们量出的误差能少一毫米,就有多一分的胜算,就多一分的安全。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别晓松这种执着于求精求进,把日常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分毫不差、不差毫厘的工作态度,不就是如今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吗?

事无巨细必躬亲

在岱山项目时,由于别晓松的出色表现,他很快成长为工程技术部二工区技术员,他开始负责起江南岛侧施工区域内的主桥、路改桥、中基分离桥、标尾路基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技术指导等工作。这对于从未有过技术研究以及技术管理经验的别晓松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他却接受了这一挑战,凡他经手的工作都事无巨细,并且在他的工作面内从未出现过重大的技术质量问题。连项目总工都夸赞他:“只要是晓松经手的活儿,我都挺放心的。”

为了时刻监管工程进度,大家都会在工作完一天之后,向项目群里发工作完成的图片和一天的工作总结。叮咚!叮咚!叮咚!三声手机信息响后,项目部群里出现了两张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图片和一段文字。

“横梁已浇筑完毕。”别晓松像往常一样在群里汇报着今天的工作情况。

这次实际使用地混凝土量是多少?横梁钢筋占了多少?波纹管占多少?

实际使用的混凝土量共131.2方,横梁钢筋体积占了1.25方,波纹管体积占2.25方。这些看似简单的回复,实际上是别晓松日常工作的写照,每一项数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别工,你这些混凝土的量怎么记得那么清楚?”

别晓松拍了拍他桌子旁边的黑色小本子说道:“这不是赶巧了嘛,我平常就是用它记点儿东西罢了!”

当我们好奇地翻开那看似不起眼的黑色小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内容。

10月16日,π型板的钢筋绑扎进行验收、浇筑旁站盯仓;10月17日实际浇筑量23.54立方米,超耗量0.03立方米;10月18日实际浇筑量25.26立方米,超耗量0.05立方米;10月25日施工队浇水养护……哪有什么平白无故的幸运,不过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录的一段话。也许别晓松不懂其理,但他一直在践行其道。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会细心观察、用心牢记、透彻理解、认真剖析,用行动说话,用实干证明。 

关键时刻显担当

当一个人能力越大的时候,他的责任也就越大。“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是对别晓松的真实写照。在他是技术员的时候,他需要对他所承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负责,不能因为一点点疏忽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整个项目的进展。而如今作为副总工程师的他,更要考虑全面,挑起大梁,带领大家去完成一次一次的“不可能”。

在南阳淯阳桥重建时,对于他来说,履约就是命令,创效就是责任,他年轻无畏,勇担重任。由于冬季气温低下,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毕,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保温养护。淯阳桥项目本来就因为体量大、任务重且遭受4次洪水冲击导致项目工期紧张。施工队伍又因冬季晚上气温太低、墩柱太多以及施工队伍人手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保温养护迫在眉睫,这让本就紧张的工期更是雪上加霜。当别晓松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穿上棉袄,带上保温被只身一人默默奔赴到了工地现场。

晚上部门职员王春雨找他签字,却一直找不到他人影,便向他发信息询问:“部长,这个文件明天要上报,急需你签字,你在哪?”

他过了好久才回复道:“我在工地呢!”

王春雨疑问道:“工地?”

他回:“嗯,天儿太冷了,混凝土得保温,你把文件先放我桌子上,我回去以后签字。”

原本以为聊天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技术部8名职员全副武装地一起来到了工地现场,他们说:“天气那么冷,部长都来了我们怎么可能不来,技术部本就是一家人,干活要一起上才有干劲儿嘛。”

天气的寒冷抵挡不住一群勇往直前的心,8名技术部职员迅速集结,他们披甲上阵,用决心和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

事后采访他这段经历,他只是害羞地挠了挠头道:“哪有那么夸张,这都是我该干的,而且我有一群好战友呀。”

从测量员到副总工,是别晓松人生的所经之路,也是必经之路,他的每一步都是途径,也是抵达。文章有尽,但他的故事仍未完待续……

工作中的别晓松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